羅昺輝1962年4月1日本會第二屆董事就職典禮大會,主席羅濤在獻詞中,有謂(我羅氏宗祠,原遍州邑,祇因世變紛紜,難歸故里,山河阻隔,莫由敬恭,茲為紀念祖宗,宏揚孝道,擬就近郊區域,建立紀念祠堂,設置位牌,歡迎入主,訂分胙肉,公祭有期,俾得春禴秋嘗,先靈用妥,報功崇德,觀感長存。
同年,成立(籌建豫章羅氏公祠委員會) ,負責辦理籌款,覓地等工作,1963年起,為訪尋祠址,曾先後在沙田、大埔之林錦路、荃灣等地踏磡多處地方,其中較為合用者,祇有兩處:一為東普陀寺後山麓,但申請政府領用,因換地關係,未能解決。二為荃錦公路十一咪之川龍村附近,又因價高且須全部盡購,未能成事。旋赴葵涌另覓地點,亦無適當之處,以致延阻時日,費盡人力不少,最後,在元朗八鄉之羅屋村訪問中,磡得地段,眾認適當,祠址乃告定奪。
本會同人隨再次訪問羅屋村宗親,承村長水養宗長慨然與村中兄弟商議,允予讓出屋地五段,作為建祠地址之用。經本會業餘堪輿家揆章,羅滔二位同寅鑑別地形,認為吉地,即開綫取位。復由村中水養、家鴻二宗長協助,代向政府領購相連地段一千四百方呎,連五段屋地合共三千五百方呎。至此,祠址問題,遂得解決,然已歷時數載矣。
1966年1月12日,羅濤主委會同各委員,前往元朗理民府辦理羅屋村宗親出讓屋地五段之簽契過戶手續,計每間屋地送回一千元。至向政府申請領購之相連地段一千四百呎.旋於2月15日接到政府通知,前往羅屋村投購,結果以每方呎一元投得,亦經辦妥手續。
1970年4月建祠圖則已奉政府核淮全部工程,於是招商標投,由泰興建築公司承建,(裝修另計) 。1971年1月開始,海內外各方續捐加捐之款,宗親申請入主者,亦異常踴躍,建築工程如期竣工。整間祠堂,兩進三開間,在堂正中置有傳統的木主神位,上書『豫章羅氏列祖列宗之位』並在祠內正面裝置三個堂,正中央為堂聚輝堂頂端恭奉肇姓祖凌甫公像,附有宗親奉祀祖先或人牌位四百七十餘座,左方為平山堂頂端恭奉峙嶺南肇族羅貴祖琴軒公像,附有宗親奉祀祖先或先人牌位八百餘座。右方為彰美堂頂端恭奉豫章始祖大農公像,附有宗親奉祀祖先牌位一千餘座。右側牆壁設有宗教堂,供奉信主的先人共有牌主三百餘個,各堂奉祀祖先或先人牌位尚有少量可供各宗親認購。
1972年5月9日,本會以豫章公祠已告落成,乃定於是日在羅屋村舉行落成開幕典禮,是日蒞臨之中外官紳,各界名流、鄉村耆老、警務處、民政司署、新界民政署等長官,及各社團首長、代表暨本會各正副會長、顧問、董事、會員、宗親等千餘人,冠蓋雲集,裙屐聯翩。各方致賀聯匾、花籃,充滿全埸,極一時之盛。會場佈置,極具規模。祠前曠地,搭有大棚一座,用作主席台及遊藝表演,祠旁設有貴賓室,以供嘉賓休憩。村內通道,遍擺盆花,羅屋村家家戶戶,張燈結綵,同表慶賀。
上午十時,遊藝開始,先後有祥麟.瑞獅.國術.什技.戲曲等表演。下三時,舉行典禮,首由主席羅漢楨致詞,旋請太平紳士永遠名譽會長羅顯勝、立法局非官守議員會長羅桂祥、會長兼建祠首屆主委羅濤暨各正副會長等聯合主持剪綵,相繼由會長羅桂祥揭幕,會長兼建祠主委天携啟鑰,副主席乃豪啟中門、會長羅濤主持聚輝堂祖先開光、 會長羅平山主持平山堂祖先開光、名譽會董羅香林主持宗教紀念聖堂開光、會長羅顯勝點主, 、永遠顧問羅延年獻點主筆。即行祭祖,由主席漢楨獻五牲,全體恭行三獻大禮,禮成舉行酒會。招待畢,聯赴祠前大禮台開會。由主席致開會祠,繼由建祠主委及來賓包括來自巴拿馬,泰國,中華民國.澳門各地宗親負責人及代表等先後致詞,最後贈送紀念品及錦旗與各主禮人及有功宗親。
下午五時,各參加嘉賓會員宗親聯歡聚餐,筵開百餘席,共慶建祠成功,熱情洋溢,歡聲雷動,至晚上八時,始盡興分乘專車賦歸。
1977發現公祠內木材為白蟻侵蝕,雖由消蟲公司處理,未見效果,乃有重修擴建之議,1979年正式成立擴建委員會,專責重修擴建工作,決定了擴建,裝修十四項要點,經招標後,核准交偉昌公司承造,限期七十五晴天完成,原先拆卸天面連四壁改用石屎,後來修訂計劃保留天面換木杉及四灌漿,但增加了主位.鐵閘.擴展公祠地堂及粉飾路口牌樓等工程,當擴建,裝修竣工後,有感在公祠門楣橫額及兩旁對聯如改以雲石刻字舖金及正堂之上加豫章堂三個大字名堂,並在公祠門前添置一對大石獅子、內部添掛幾盞大宮燈,則內外觀瞻,更加壯麗。獲得十多位董事及宗親贊助,完成上述裝置。
自公祠於1972年建成至今,每年春秋二祭,必由應屆首長率領會眾到公祠拜祭列祖列宗及眾宗親入祀的先人靈位,並在公祠內設宴,筵開數十席,分發胙肉等,氣氛熱鬧。
位於元朗八鄉橫台山羅屋村豫章羅氏公祠,村口(林錦公路)上建有豫章公祠通衢牌樓乙座,步行五六分鐘則到達公祠。有多路巴士、紅色小巴行經村口,交通方便。
資料來源:羅氏宗親會歷年會刊,宗長口述,及會議紀錄,